发布时间:2025-10-22
高低温试验箱通过极端温度循环,可在数小时内浓缩再现产品全寿命周期可能遭遇的气候应力。其温度变化速率可达 15 ℃/min,极限范围 ‑80 ℃~+200 ℃,湿热交变时相对湿度逼近 98 %RH。此类“加速应力”在提升筛选效率的同时,也使设备自身成为潜在危险源。依据 GB/T 5170、IEC 61010-2-012、ISO 13732-1 等标准,对试验箱全生命周期内的电气、机械、热力学及化学风险进行系统梳理,给出可量化的安全控制指标与操作程序,供实验室编制《安全作业指导书》时引用。


二、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矩阵
电气危险:漏电、电弧、相间短路、PE 线中断。
热危险:暴露表面>60 ℃、低温金属<‑40 ℃、热瞬态喷出气流。
机械危险:风机叶轮 2 800 r/min、压缩机启停冲击、抽屉式样品架意外滑出。
化学危险:R404A、R23、硅氧烷、乙二醇载冷剂泄漏;样品燃烧产生 HF、CO。
压力危险:制冷系统高压侧 3.2 MPa、湿热试验 0.25 MPa 饱和蒸汽。
生物危险:霉菌试验产生孢子气溶胶。
采用 GB/T 24353 风险矩阵评估,上述危险发生概率 3~4 级,严重度 C~D 级,属“不可接受”区域,必须通过本质安全设计与管理控制将其降至 1-A 级。
三、本质安全设计要求
接地系统
‑ 试验箱须设独立 PE 端子,铜排截面积 ≥ 4 mm²,接地电阻 ≤ 0.1 Ω。
‑ 采用 TN-S 系统,禁止与水管、气源管等作“替代接地”。
‑ 安装 30 mA A 型剩余电流保护器,动作时间 ≤ 30 ms。
绝缘与耐压
‑ 强电回路对地绝缘电阻 ≥ 20 MΩ(500 V DC)。
‑ 整机 1 500 V AC 耐压 1 min,漏电流 ≤ 5 mA。
温度表面限值
‑ 可接触外表面温升 ≤ 30 K(GB 4793.1)。
‑ 低温区采用双层不锈钢+PIR 隔热层,外表面防结露露点裕量 ≥ 5 ℃。
机械防护
‑ 风机蜗壳加设 1 mm 不锈钢丝网,网格 ≤ 4 mm,满足 ISO 13857 手指安全要求。
‑ 压缩机、泵体设减振垫,共振频率偏移 ≥ 25 %。
制冷回路安全
‑ 高压侧配置 CE 认证压力释压阀,起跳压力 3.8 MPa,流量系数 Kg ≥ 0.85。
‑ 管路焊接 100 % 氦质谱检漏,泄漏率 ≤ 1 × 10⁻⁹ Pa·m³/s。
火灾与爆炸抑制
‑ 试验区使用 304L 不锈钢,耐 650 ℃ 明火 30 min。
‑ 内置 1301 洁净气体灭火瓶(0.3 kg),释放时间 ≤ 10 s,联锁切断风机与加热。
四、现场安装与验收
场地要求
‑ 水平度 ≤ 1 mm/m,基础承载 ≥ 500 kg/m²。
‑ 四周留 ≥ 0.8 m 维护通道,顶部距天花板 ≥ 1.2 m,确保制冷剂泄漏时自然扩散。
电源质量
‑ 电压允许偏差 ±5 %,频率 50 Hz ±0.2 Hz;THD-U ≤ 5 %。
‑ 禁止与冲击负荷(大功率电机、变频螺杆机)共用馈线。
验收测试
‑ 接地连续性:任意可触及金属件—主接地点电阻 ≤ 0.05 Ω。
‑ 温度校准:在 ‑40 ℃、0 ℃、+85 ℃ 三点校准,误差 ≤ ±0.3 ℃(I 级)。
‑ 安全联锁:开门 1 s 内切断加热与风机,实测 0.6 s。
五、运行阶段安全操作规程
人员资质
‑ 操作员须通过《实验室电气安全》《压力容器操作》双证培训,每三年复训。
‑ 维修人员须持《制冷作业证》《高处作业证》。
试验前检查
‑ 目视检查门密封条无裂纹,压缩比 ≥ 15 %。
‑ 用红外测温枪扫描接线端子,温升 ≤ 25 K。
‑ 检查制冷剂液镜,无气泡、油迹。
样品装载
‑ 发热样品使用独立电源,额定电流 ≤ 试验箱插座额定值 80 %。
‑ 锂离子电池须置于 2 mm 厚铝防爆盒,并接入 0.5 英寸排气波纹管引至烟道。
试验过程监控
‑ 每 30 min 记录一次温湿度、电流、高压、低压;数据偏差超 ±2 % 立即停机。
‑ 夜间运行须启用“远程短信报警”模块,报警响应时间 ≤ 5 min。
紧急停机
‑ 按下急停按钮后,加热、制冷、风机应在 0.5 s 内断电,但照明与记录仪保持。
‑ 事故解除后,须由主管、安全员、维修工三方签字方可复位。
六、维护与周期检定
日常维护
‑ 每次试验结束,用 5 % 碳酸氢钠溶液擦拭内胆,防止腐蚀。
‑ 每月清洗冷凝器翅片,压降增加值 ≤ 15 %。
年度大修
‑ 更换干燥过滤器芯、压缩机冷冻油,油色度 ≤ 2 号(ASTM)。
‑ 重新标定温度传感器,漂移 ≤ ±0.1 ℃/年。
计量检定
‑ 依据 JJF 1101-2019,每 12 个月做一次温度均匀度、波动度检定。
‑ 出具 CNAS 认可校准证书,k=2 扩展不确定度 U ≤ 0.2 ℃。
七、常见事故案例与纠正措施
案例 1:某研究所因 PE 线松脱,箱体带电 110 V,操作员触电摔倒。
纠正:安装插座回路自动监测仪,实时显示 PE 电阻,<1 Ω 绿灯,>1 Ω 声光报警并切断电源。
案例 2:低温‑70 ℃ 试验中,操作员徒手取样,皮肤瞬间粘附金属托盘,造成Ⅱ度冻伤。
纠正:规定必须佩戴芳纶防冻手套(耐‑160 ℃),并在箱内配置 36 V 安全电压红外照明,减少误操作。
案例 3:高温 150 ℃ 时硅橡胶样品热分解,产生甲醛 8 ppm,超过 TLV-C 5 ppm。
纠正:加装活性炭+HEPA 双级过滤器,排风量 ≥ 50 m³/h,并定期用 PID 检测器校验。
八、停用与报废
长期停用
‑ 回收制冷剂至储液罐,系统充氮 0.05 MPa 封存。
‑ 切断主电,张贴“断电停用”标识,每月巡检一次。
报废处置
‑ 依据《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》由具备资质单位回收制冷剂。
‑ 压缩机、铜管、不锈钢面板分类回收,危险废物(PCB 板、冷冻油)交由 HW08 资质公司处理。
高低温试验箱的安全运行是设备固有安全、实验室管理系统与人员行为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只有将标准条款量化为可测量的技术指标,把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一次接地电阻测试、每一次样品装载、每一次报警响应,才能把“零事故”从口号变为可验证的数据。各实验室应依据本规范编制二级文件,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与现场演练,确保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持续符合“风险可接受”准则。
下一篇:没有了
延伸阅读
- 高低温试验箱安全运行技25-10-22
- 盐雾试验箱温控装置标准25-10-22
- 防锈油脂湿热试验箱|防锈25-10-22
- 药品稳定性试验箱|药品稳25-10-22
- 霉菌试验箱|霉菌实验箱25-10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