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23
环境试验一旦启动,往往需连续运行数十上百小时。任何在程序升温段才发现的松脱、泄漏或缺水,都意味着整批样品报废、档期重新排产。统计表明,约 62 % 的恒温恒湿箱中期故障可在“上电前 60 s”被肉眼或简易量具识别。以正式技术语言,将散落于各类作业指导书的检查条目收拢为标准化流程,供实验室质量负责人、设备管理员及三方计量机构现场审核时直接引用。
二、预检原则
先静后动:箱体未通电前完成机械、水路、接地检查,避免带电操作。
先外后内:由外置电源→箱体外观→内部风道→传感器,逐层收敛,防止交叉遗漏。
记录可追溯:所有判定结果即时勾选于《设备日检表》,电子签名后存入 LIMS,保存 ≥ 3 年。
三、检查项目与判定基准
A. 电气安全项
A1 保护接地
方法:用低阻计测量“箱体外壳任意裸露金属件”至“实验室保护母排”间电阻。
判定:R ≤ 0.1 Ω(IEC 61010-1)。
A2 绝缘耐压
方法:500 V DC 兆欧表,测量相线对地绝缘电阻。
判定:≥ 20 MΩ。
A3 断路器匹配
核对铭牌:额定电流 In 应介于 1.0~1.25 倍箱体的最大运行电流;瞬动脱扣曲线 C/D 型按厂家图纸执行。
B. 水路工况项
B1 水箱液位
目测液位管:纯水或去离子水须淹没最低液位开关 20 mm 以上;若配备自动补水阀,需确认浮球无卡滞。
B2 水质电导率
手持式电导仪抽检:≤ 5 μS/cm,避免加湿盘结垢。
B3 排水/溢流回路
轻按箱底排水阀,观察是否有残水流出;若有,则表明上次未按 SOP 排空,需执行整机消毒烘干 30 min 后方可投运。
C. 机械结构项
C1 箱体水平
0.5 级水平仪纵横双向校验:偏差 ≤ 3 mm/m;超差则调整万向脚轮螺母,并锁紧止退垫片。
C2 门封密合
关门后,用 0.05 mm 塞尺沿门缝四周滑动:插入深度 ≤ 30 mm 视为合格;否则更换磁性门封条。
C3 测试孔/引线孔
确认硅胶堵头完好,防止热湿外泄导致局部凝露误判。
D. 环境配套项
D1 室温区间
红外测温枪扫描电控柜外表面:25 ± 10 ℃;过高时需提前开启实验室空调,避免压缩机高压保护。
D2 通风间距
距后墙 ≥ 0.6 m,侧壁 ≥ 0.8 m;顶部无冷凝水管路穿越,防止凝露滴入电控箱。
四、一分钟检查表
序号 检查要点 工具/方法 合格标识
1 电源指示灯灭 目测 √
2 水箱液位>LOW 目测 √
3 接地螺钉无松动 10 N·m 扭力扳手 √
4 门封无缝隙 0.05 mm 塞尺 √
5 地面无积水 目测 √
6 脚轮锁紧片弹起 手动 √
五、常见失效案例与纠正措施
案例1:某第三方实验室做 85 ℃/85 %RH 1000 h 试验,第 3 天因水箱浮球卡滞导致加湿盘干烧,箱体跳低压报警。
根因:预检未拔插浮球,水垢沉积。
纠正:①更换去离子水滤芯;②将“浮球升降”写入日检表;③每月拍照存档。
案例2:用户夜间断电复位后,试验箱无法启动。
根因:保护地线松脱,漏电检测模块 30 mA 动作。
纠正:①用扭力扳手重紧接地螺钉;②把接地电阻列入季度计量计划。
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可靠性,70 % 源自设计,30 % 取决于使用。投运前“一分钟检查”看似琐碎,却能把潜在故障拦截在温升之前,避免“七天试验两天重跑”的昂贵返工。建议实验室将上述流程固化为《设备日检表》,并结合内部审核不定期抽查;唯有把检查动作变成肌肉记忆,方能让每一次环境应力试验都一次成功、数据可信、报告可溯。
上一篇:高低温试验箱安全运行技术规范 - (适用于科研、计量、制造及第三方检测实验
下一篇:没有了
延伸阅读
- 恒温恒湿试验箱投运前预25-10-23
- 高温试验箱|高温实验箱25-10-23
- 低温试验箱|低温实验箱25-10-23
-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|高25-10-23
- 恒温恒湿试验箱|恒温恒湿25-10-23



